十几年前,老许在一家知名网站搞宣传报道,负责跑江南区,时间长了,就跑出了与江南区的感情,嘴里常蹦出“我们江南……”,逐渐地,大家都叫他“江南老许”,他也乐于接受这称呼,背相机,奔社区,进村屯,入企业,图文并茂报道我们江南区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亮点。
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”在左江、右江汇聚形成邕江源头的三江口,老许远眺,深情吟诵。
老许把江南当成了自己第二故乡,却不忘常回第一故乡走走逛逛,闻闻老家泥土气息,触摸老家风土文脉。
“因为我的根就在那里。”老许“咔嚓”咬了一口生辣椒,微眯眼睛。
老许来自广西天等,中国指天椒之乡。“我们的指天椒有‘天下第一辣’的美称!”老许手指天空,骄傲地说。
“不会种辣椒的就不是天等人。”老许认真说,“种辣椒的工序多,要挑选好指椒苗,运苗、打孔、栽苗、覆土、浇水、护理……”
老许大学毕业后,独闯邕城,开博客,出广告,网友们称之为“许大侠”,说他写的东西辛辣。“我是吃辣椒长大的嘛。”老许这样回应人家。
我开老许玩笑:“师弟,你人长得倒白净,还很清秀,就是头发长得稀少了些。”他翻白眼回我:“我辣椒吃多了嘛,辣度高,热量猛,头皮受不了。”“你身材是匀称,就是瘦长了点,脑袋尖尖的。”“以形补形嘛,我吃辣椒多了,就长成这样了。”“你很善良,就是说话直了点。”“我们的辣椒都是不拐弯直长的,一方水养一方人嘛。”
老许笑答调侃,无辣不欢却是真的,随身带有天等辣椒酱。用餐时,他摸出小勺,掏出几勺辣椒酱,放进饭碗,就算没有菜他都可以用来下饭。这不算,他还可以边吃辣椒边喝酒!
“咔嚓”咬一口红红的指天椒,再抿一口“二锅头”,老许“火云”上脸,跟指天椒一样。他扯开公鸭嗓子,唱开自个儿创作的歌曲:
天等小椒指天红,
辣劲十足乾坤闹。
指天椒,谁不喜?
二锅头,从不醉。
“我老许,指天椒送二锅头,从来不醉。”他常夸海口。
今晚,老许却醉了。
在邕州老街鱼馆,老许又一根指天椒、一口“二锅头”干上了,兴致很高,因为他回了天等,深入田间地头、企业车间,采写了一组深度文章。“我要宣传我们天等辣椒,宣传我们‘天等不等天,苦干不苦熬’的天等精神。”
“知道著名歌手赵传吧?就是唱《我是一只小小鸟》《我很丑,可是我很温柔》的那个哥们,我很喜欢这位老乡唱的歌。”他摇晃着瘦尖的脑瓜,借着酒兴,细长手指轻敲桌面,旁若无人地哼起来:“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鸟,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……”
老许喝高了,趴在沙发上,忽然又翻了过来,仰着脸,像个孩子般笑了。
过了一会儿,他又摇头晃脑道: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”
好个江南老许!
原文刊登于:南宁日报2025年8月19日第06版凤凰
作者简介
苏龙 广西宾阳人,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、广西作协会员,南宁市作协理事、南宁市作协微型小说专委会主任、南宁市小小说学会会长,获评2017年度、2018年度南宁市优秀作家和2019-2024年第八届南宁市作家协会优秀作家,作品散见《微型小说选刊》《小小说选刊》《微型小说月报》《广西文学》《红豆》等报刊杂志,累计在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作品390多篇,每年有作品入选微型小说(小小说)年度选本,《老徐这人》入选《微型小说选刊40年典藏本》,《明大爷》被23个省区176所中学列为语文阅读理解题。小小说《 江南老黄》《箫友光头武》《老宋的“好心鸭”》3篇获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扶持奖励,《良心救赎》获评第10届广西小小说年度奖,广西广播电视台“新闻在线”栏目对其本人进行了专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