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可/文





0 (87).jpg

抗战老兵黄老在原来的房子前留念



在广西天等县向都镇中和村,有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百岁老人,在上世纪三、四十年代那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,他凭着一腔爱国热血,扛着一挺“二四式”重机枪,转战大半个中国。他和众多年轻的中国军人一样,以青春的血肉之躯,在各个战场上抗击日寇侵略的铁蹄,最后不幸身负重伤,不得不回到天等老家重拾锄头。



0 (88).jpg

志愿者前往黄老家慰问的路上



他叫黄邦达,在那个狼烟四起、激扬青春的年代,18岁的他投身国民革命军。在匆忙参加完新兵训练后,还没摸熟枪支的黄邦达正好赶上抗战爆发。他所在的84军从广西南宁紧急行军赶往广州,然后乘火车赶赴湖北,从武昌辗转乘船奔赴广济。在湖北广济,黄邦达所在部队奉命阻击日军,从此踏上了抗击侵略者的烽火征程。





0 (89).jpg

志愿者给黄老送慰问品



广济一战,84军打得很惨烈,随后奉命转战安微黄梅抗击日寇。在后来的武汉会战中,84军损失惨重,黄邦达所在的部队也因此被划归31军。





0 (90).jpg

志愿者给黄老送锦旗



从那时起,黄邦达被分到31军188师1104团1营重机枪连任主机枪手,这个“二四式”重机枪是民国二十四年由南宁兵工厂生产的,整枪重达98斤,除主射手黄邦达外,还配备了4个弹药手、4个副射手。在转战的行军路上,黄邦达每天扛着笨重的枪身(枪里还有8斤水),其余人则扛着机枪配件、弹药(2千发子弹),就这样在四川、安徽,江苏等地与日寇展开激战。



0 (91).jpg

志愿者与黄老合影



1939年,日寇入侵广西,黄邦达所在部队从汉口紧急回援广西,在当时的南宁市郊高峰一带阻击日寇入侵南宁。经历了连续七天七夜的激战后,黄邦达他们被迫转战广西扶绥县,与日寇展开周旋。





0 (92).jpg

广西壹方基金会资助建起的新房



在扶绥县的一次战斗中,黄邦达所在部队被日冠侦察兵摸到后又退了回去,经验丰富的排长知道日寇炮弹即将来袭,就命令部队立即撤离。黄邦达刚想撤退,日寇的迫击炮弹就在身边爆炸了,十一块弹片把他打得全身血肉模糊。随后,黄邦达被战友送到广西田阳县田州镇养伤。直至今天,这位饱受战火催残的老人,他的小腿肚及膝盖上还留下三块弹片。



0 (93).jpg

黄老的百岁生日蛋糕



如今,硝烟散尽,那场灭绝人性的战争已经成为历史。年过百岁的黄邦达在提起那场战争的时候,依然精神矍铄,背部微陀的他虽然耳背严重,但是对于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,他依然历历在目,甚至还记得机枪术语、抗战歌曲。





0 (94).jpg

黄老在百岁生日上与志愿者合影



黄邦达说,他们家兄弟三人都参加了那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,老大牺牲在河南郑州的战场上,老二脱离国军加入了八路军,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过世。由于历史原因,黄邦达没有享受到任何荣誉待遇,在历次运动中饱受打击并没收财产,大部分时间都在耻辱与贫困中度过。他乐观地说,好在部队锻炼出一身健壮的身体,要不早就不在这世上了。黄邦达说:“我们不怕贫困,就怕被遗忘。”